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绿色视界 > 绿色发展

农村能源革命先行 带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9 16:08|栏目: 绿色发展 |浏览次数:

image.png

自中国宣布“双碳”目标以来,作为主要碳排放贡献者的能源部门就一直在积极推动结构性转型,即能源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从而使得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迅速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不仅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能够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收入、工作机会、产业发展,并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但是因地制宜地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实现其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相结合,不仅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需要完善的地方政策加以引导,以及新技术新模式的有力支撑。

本文聚焦农村能源试点政策,通过结合山西芮城“光储直柔”改革等实例,探讨农村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可再生能源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01

农村能源试点政策

开启“中国绿”新篇章

农村相对于城市发展速度较慢,通常会面临能源供应紧张、公共电网支持力度较小、能源分散、集中式供暖较难等严峻问题;与此同时,农村作为储备丰富可再生能源的大型资源库,拥有着充分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这使得农村地区成为了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为加速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陆续制定了多项政策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要加强乡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同年,由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双千万”行动,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2023年3月23日,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重点任务,从供给、消费、技术、体制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加快规划新型能源体系,努力构建“风、光、水、火、储、氢”多能互补的新能源格局,能有效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和能源低碳转型,推动形成新能源富民产业,全面助力农村振兴。


02

农村试点开展能源革命

加速迈向绿色低碳之路

image.png

以2020年能源革命试点县——山西芮城为例,作为能源改革浪潮中的引领者之一,该地区的改革对于其他农村地区的能源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芮城县内无燃煤、燃油和燃气这类矿产资源,所有的化石能源全部依靠外购。同时,该县风光资源禀赋良好,虽然芮城县2020年的用电量已经小于其风光发电量,但县内仍有大量化石能源消耗。此外,芮城作为农业大县,每年可收集的小麦和玉米秸秆都在60万吨以上,能够就地获取丰富的生物质资源。

2006年起,当地政府便致力于把芮城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县”,作为“光储直柔”技术试点的地区,芮城将能源转型视为发展重点。芮城基于“光储直柔”和“生物质能”技术开展建设农村新型能源系统,先后实施了集中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同时有序推进生物质发电。目前,芮城全县年可生产清洁电力17.8亿千瓦时,超出县域全年耗电量10亿千瓦时,真正成为了全国清洁能源输出县。

对芮城来说,光伏供暖、电动农机具、直流电器、智能充电桩等多领域的协调发展,大大减少了输电损失,也节约了输电成本,为改善农村电网基础稳定性提供了支撑与保障,使得该县居民获得了取暖和用电的实惠;光伏发电收益政策释放红利,分布式光伏补贴与售电收益多渠道分配方式助力了村民、村集体和企业的共同富裕,切实实现了三方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光伏扶贫项目工程的启动也为村民脱贫攻坚提供助力,实现了人民福祉的增强;减少化石能源排放带来的污染,使得村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在新技术新模式的加持下,“光伏+农业”“光伏+旅游”等分布式光伏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从而衍生出新的增收业态,陆续建成了光伏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农林光互补示范基地、观光旅游示范基地,大大提升了芮城的经济水平和文化面貌。

芮城县能源改革之路深入贯彻了韧性和包容性发展理念,让村民真正享受到能源改革的红利,并探索出以新能源科技与文旅相融合的发展路径,最终找到了低碳转型的科学路径。

不同于山西芮城的“光储直柔”试点,其它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性的试点地区经验也值得发掘和借鉴。

河南省兰考县原本化石能源匮乏,通过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分布式、可再生、智能化为实施路径,创新能源生产、消费、配置、服务和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了全域煤炭消费清零,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可实现、可推广的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

安徽省长丰县通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加快了城市配电网提档升级,推进了高品质城市配电网建设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农业机械趋于电气化、无人化,实现绿色能源大范围替代化石能源。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通过将光伏产业和枸杞种植业相结合,构建了“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新型特色产业发展模式[1]。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减少了碳排放。光伏发电需要大规模清洁工作,同时枸杞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除草、抹芽、修剪、施肥、采摘等工作,这也为当地增加了长期就业机会,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形成,也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些地区的试点案例经过探索与实践,为其它地区的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各地区在借鉴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转型需求,立足改革基础,因地制宜地寻找具有当地特色的转型之路。


03

完善农村革命政策

实现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image.png

作为农村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发展的探索者,山西省芮城县的革新精神无疑给其他地区树立了标杆,但其改革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

1.政策推广乏力,宣传力度有待提升,信息茧房效应明显。

芮城采用的分布式光伏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在农村的推广度仍然较低,政策宣传科普效果不够理想。同时,村民对在自家农田、屋顶等位置安装可再生能源设施有不同态度,可能产生认知偏差。因此,亟需对当地居民的抵触情绪进行梳理,寻找问题根源,同时增加对各利益相关方的知识普及和能力建设,增加沟通与交流。

2.光伏安装成本高、经济压力大,村民对回本受益存有顾虑,安装意愿趋于下降。

由于光伏安装成本高昂,谨慎观望成为村民的普遍选择。调研显示,大部分村民对回本受益存在担忧,而当前光伏项目的实际回本时间普遍为6~8年,村民预期回报与实际状况的差异成为必须重视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有当地政府联合企业进行调研,尝试通过政策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进行扶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金融工具,例如绿色债券等对产业发展进行引导,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当地的推广,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3.地情地貌差异化较大,能源转型方案的制定和推广需要更多探索。

中国地域辽阔,乡村类型多样,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城乡空间格局的差异性和乡村地域类型的复杂多样性。虽然芮城的案例具有一定的推广条件,但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基于当地农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结合顶层设计,注重多能互补和就地消纳,提出更符合当地条件和需求的转型方案,从而为农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惠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共赢。一些地区的经验已经显示,将农村能源革命与当地的农林产业相结合更能带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在解决可再生能源用地问题的同时,促进了能源的就地消纳,避免了与地方其它产业进行不良的资源竞争。如果有更多地区进行更多的试点,则能汇总更加丰富且更具有借鉴性的经验,系统性降低试错成本。


随着农村能源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国将坚持积极推动并落实能源改革相关政策,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EDF也将长期关注中国能源改革、资源密集型地区的能源转型工作,在各地持续开展实地研究,助力有效减缓气候变化,逐步实现“双碳”目标,描绘出中国绿色低碳生态的锦绣画卷。

来源:美国环保协会

Copyright © 2020-2022 绿色视界 版权所有
电话: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友谊南大街 备案号:冀ICP备202101126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