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绿色视界 > 绿色发展

杜明军:抓住绿色低碳转型重塑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

发布时间:2023-04-06 10:55|栏目: 绿色发展 |浏览次数: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杜明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专门用一个部分阐明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指向,要高度关注绿色低碳转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积极抢抓绿色低碳转型对区域格局重塑的战略先机。

一、绿色低碳转型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首先,绿色低碳转型孕育区域产业版图洗牌机遇。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再布局,引领传统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升级,孕育区域产业版图重塑的新机遇。源于能源和资源禀赋与能源开发利用消费在地域空间上的不平衡现实,新能源的区域再布局成为新的产业发展热点,吸引产业发展要素的空间流动重组,推进产业转移发展的区域聚集。传统产业的节能降耗减碳引领生产伴随能源供给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再组合,重塑区域经济版图。

其次,绿色低碳转型催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础好水平高的发达地区,更具备降低碳达峰峰值的条件和能力。能源资源型地区的国民经济收入很大部分依赖于矿产禀赋,传统高排放高耗能领域比重大,面临更大的减排降耗任务,对区域财政能力的压力更大。基于区域发展差异的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能力、制造业水平和产业链价值地位、技术创新力等,将影响“双碳”目标的推进速度和实施效率,决定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影响区域竞争格局的结构方位,成为催生区域发展差异的底层基础变量。

再次,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低碳转型,改写区域发展比较优势和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引领传统领域转型升级新突破,促进新能源布局发展,降低对国内外能源资源依存度,提高发展效能,系统性重塑区域发展比较优势。通过充分利用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有利条件,挖掘区域产业发展新优势,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增长极。通过充分利用能源数字化技术,改进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的结构布局,逆转产业发展演进的传统梯度转移模式,改写区域传统领域比较优势。

第四,绿色低碳转型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可再生能源储量富集区,成为高载能产业集聚和生产的要素吸引积聚区,导致地域差异和空间格局的新变化,通过综合引领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的信息技术,明显降低物流成本的共享经济等新的生产要素,与传统经济基础的功能创新合成,重塑要素价值利用模式,成为区域格局重塑的综合引领抓手;通过充分利用破解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局限的网络电商,改变城市和居民分布特征的高铁便利等现代技术新手段,与现实发展环境的互动作用,构建绿色低碳化发展模式,成为区域格局重塑的重要影响变量。

二、积极抢占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格局重塑的先机

首先,完善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高度关注绿色低碳转型影响区域发展格局的内在机理,在实施“双碳”目标中主动作为。摸清高污染高耗能高碳排放领域的存量和增量结构状况,明确细分领域碳达峰的时间表和应对方案,优化配套政策工具,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进程,推进高耗能领域碳排放率先达峰,奠定碳中和实现的基础。

其次,培育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谋划绿色低碳产业支撑区域经济增长。布局城镇化绿色节能低碳的投资空间,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新技术引领。挖掘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国内领先领域所蕴含的区域发展机遇。探索储能、新能源组件制造等绿色低碳新技术发展和规模化利用对区域增长极的支撑引领。强化生物、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价值。探索建设零碳经济,打造区域绿色低碳转型领先基础。

再次,统筹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共进。对标国内外先进能效水平,引领产品要素组合方式的降耗减碳重组,推进区域要素结构的绿色低碳优化升级,打造竞争优势和区域增长新动能。推进城镇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化改造,促进城乡居民用能方式转变,引导消费习惯的绿色低碳化。依托工业化进程中的绿色低碳转型,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消费转型升级。依托绿色低碳转型,倒逼再工业化提质增效,支撑城镇化扩容提质,推动农民工及其家属市民化,引领城市智慧化加速。

第四,完善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机制。提升财税优惠等多元配套激励机制效能,鼓励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寻求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突破。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化解节能减排效应明显的重点项目的投融资后顾之忧。完善阶梯电价、节能监察、环保执法等约束性举措,倒逼绿色低碳转型落地见效。完善贸易投资支持机制,激励开拓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产品贸易,控制高耗能、高碳排的域外投资,防范碳关税对竞争力的削弱,规避控碳导致的投资风险。

第五,挖掘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内生潜能。引导微观主体前瞻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的市场趋势,顺应生产经营必须符合绿色低碳转型的合规性责任要求,变压力为动力,深耕优势产品领域,引领消费观念更青睐节能减碳产品,赢得更多商机。加大绿色低碳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力度,支持“双碳”目标实现中发展潜力大的相关领域,协同企业利用绿色低碳转型机遇,打造就业吸纳配套能力,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来源: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Copyright © 2020-2022 绿色视界 版权所有
电话: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友谊南大街 备案号:冀ICP备2021011267号-2